【112年數位治理策略管理訓練課程】第一梯次 | 第三週 | 課程實錄
主題3:智慧創新與法治調適
課程時間:2023/08/24~2023/08/25
課程地點:公務人力發展學院101教室、404教室
學習目標:隨著AI技術發展多元,如何善用新興科技促進公共服務創新與優化成為未來的趨勢,本課程運用工作坊課程來提升學習者的觀察與描繪使用者經驗的能力,並瞭解如何將新興人工智慧技術整合至工作型態面臨的法治挑戰。
課程名稱:數位科技促進公共服務的創新|授課老師:陳敦源教授
課程摘錄:
上午第一堂課由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系陳敦源教授授課,闡述我們身處一個全新的時代,不能小覷網路擴散的影響力,政府在數位轉型的十大挑戰中,第一便是缺乏策略,如何設定轉型涉略是政府領導者的課題。陳教授提出三項政府因應數位轉型的創新策略,有領導與才能管理、政府的資料治理、建立公共政策參與平台等三項,強調創新並非是追新,並以台北市無主垃圾的GIS分析當成案例,在數位轉型之前,要思考數位轉型的目的是什麼?避免形式主義的陷阱。政府要在人工智慧的快速發展下,對它帶來的挑戰保持清醒,對其明智地進行監管。以及追求善治,實務專業加上前瞻創新,再加上數位科技應用,就會產出良善治理的品質。

課程名稱:邁向Web之契機與挑戰|授課老師:丁晧元高分
課程摘錄:
上午的第二堂課,由數位發展部民主網路司丁晧元高分以「多元宇宙」開場。首先解釋所謂的多元宇宙,是縫合新興科技與民主之間的橋樑,其作用在人的在場協作,技術標準的互通;自由選擇不同管道,安全建立彼此連結。接著說明Web3可透過生物辨識專案Worldcoin及社交圖譜專案建立數位身分,提及Web3的網路發展歷史、分散式數位技術及當前數位世界問題。高分提到目前政府期望建立數位基礎建設及數位公共財,未來發展方向則是去中心化自治組織(Decentralized Autonomous Organization, DAO)。如DAO與地方創生、山谷志村2022年開始發行NFT向全世界招募數位居民,目前已有981為數位居民,已經超越實際上居住在那裡的居民,所有的居民都可以參與治理,其終極目標就是建立一個分散、自主、開放、透明的數位社會。
課程名稱:T-Road跟零信任|授課老師:丁晧元高分
授課老師:主持–何全德院長
與談–王宗彥高分
與談–蔣麗君教授
課程摘錄:
下午第一堂課由數位發展部數位政府司王宗彥高分,以kahoot問答與學員互動,帶入資安主題。首先說明資安存在那些利害關係人及資通安全管理法的規範,接續分享T-Road特色,以及說明零信任的目的及三大核心,包括了「身份鑑別」、「設備鑑別」、「信任推斷」,最後,宗彥高分提到資安是一種風險管理,因為資源預算不足,所以要把資源放置在重要關鍵的地方進行防護。了解新興技術,應保持開放態度,才能在處理資安問題時,可以有更多元彈性的解決方法。接著由國立成功大學政治學系蔣麗君教授接續分享T-Road跟零信任資安研究經驗,提醒學員關於信任,應思考三個問題,誰在使用科技?誰有權力強制人民接受科技統治?誰有權力選擇科技?誰有權利拒絕使用科技?並說明需要T-Road(政府資料傳輸平台)之原因。接著分享零信任,包括定義、三個關鍵元素、發展重點等。最後,蔣教授提到企業面臨的挑戰是不斷擴大的資安攻擊、資料存放形式多元化、日益複雜的攻擊手法,必須隨時不斷調整及修正資安策略來應對。而何院長針對兩位的分享進行總結,提出零信任要與基礎建設、管理相互配合,才能發揮最大效益。
照片
課程名稱:錯假訊息對公共治理影響
授課老師:主持–楊東謀教授
與談–鄭宇君教授
與談–卞中佩助理教授
與談–陳順孝副教授
課程摘錄:
首先是國立政治大學傳播學院鄭宇君教授分享社交媒體時代假訊息的擴散與影響,現今接收新聞的管道多來自社交媒體,平台的演算法會助長假訊息的傳播,接著說明演算法的邏輯及擴散的途徑。鄭教授說明垃圾新聞的特徵包含專業性不足、風格聳動、信譽不佳、具有偏見、偽造新聞網站,只要符合三項以上即是垃圾新聞。最後鄭教授提到目前面臨的新挑戰是生成式 AI(Artificial Intelligence Generated Content , AIGC)對假訊息傳播的影響及假訊息的因應之道。
第二位與談人國立政治大學創新國際學院卞中佩老師,分享假訊息治理與民主社會的現象,以假訊息操弄實例說明假訊息為何難治理,在數位民主或是數位統治時代,透過數位通訊科技載具傳送流通訊息,突破以往空間與時間限制的藩籬,在當前社群媒體時代言論有許多類型,資訊流通快速,幾乎都是真假混雜,雖然透過自由市場競爭,假的也許久的就會被淘汰掉,但大眾無意,或刻意產製扭曲、未經查證、或變遷的意見、資訊或新聞,產生大眾對公共事務意見形成之影響,甚至會發生改變民主政治的選擇結果,如透過口碑行銷去做口碑行銷的與論操作等等,在當前維護言論自由的基礎上,很難去界定或是治理,因此強化公民參與在政府政策與決定,,一方面保存言論自由,一方面則盡量透過市場機制將網軍的影響降到最低,目前在各國仍是待解決的議題。
接著由輔仁大學新聞傳播學系陳順孝副教授,分享如何辨別錯訊息及假訊息,根據研究顯示,假訊息被轉發的機率高7成,速度則快6倍,政治類假新聞更是比其他假訊息類型的傳播速度快3倍。陳副教授分享了假訊息的防治之道及辨別假訊息之方法,最後期望臺灣可以出現一個平台匯集好的新聞,廣納媒體,加上自主訂閱,加上AI整理,再加上信任排行榜,讓好的新聞得到更多的支持。
照片



